【前言/序言】:中药乃国之瑰宝,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樟树药帮无疑是其中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药不过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这句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的盛誉,便是樟树药帮在业界尊崇地位的最好注释。
樟树古镇,自东晋以降,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南方药材的集散地和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基地,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业界享有崇高声誉。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樟树镇有药材行(店)200余家,80%的人从事药业,商业网点遍布全国,已经成为“百工技艺”“商贾云集”“集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大药都了。
樟树镇的阁皂山,是我国古代南方道教和医药学家讲学和交流之圣地,至今仍留有晋代著名道家葛玄的“丹井”和“洗药池”遗迹。历代医药学家提倡的“遵肘后,辨道地,凡制药,依古法”的观念,对樟树中药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历代樟树中药从业人员注重对传统技术的世袭,师徒相承,自古便在全国中药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号称“樟树药帮”,与“京帮”“川帮”并称全国三大药帮。迄今长江以南各地仍然广泛沿用樟树药帮的炮制方法。
樟树药帮的传统工艺,是各时代的中药大师长期积累总结而成,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工艺考究,自成体系。但是随着岁月流逝,樟树药帮留下的宝贵技艺和经验正面临着逐渐失传。传统炮制工艺多散落在老药工手中,靠口传心授,方法各有师承。因此,樟树药帮亟需发掘、整理、总结,使其传统经验得到继承和发扬。
范崔生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出身于中医药世家,从药从教60多年,求本草之学不遗余力,探中药之理精益求精。其多年从事中药炮制研究特别是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深得其妙。并且,范师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承葛玄之真谛,发经典之未发,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与学识,值得我们好好整理和继承。范师严谨治学、孜孜以求的作风,堪为后学之楷模。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范崔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重点任务为传承樟树药帮中药炮制传统工艺,总结、整理、编写相关传承专著。
传承工作室传承学习的教材和编写本书的蓝本,采用范师编著的《江西中药炮炙学》。该书编撰于1960年,当时组织了南昌黄庆仁栈曾发昌先生、樟树药材公司余寿祥先生和南城药材公司徐谦福先生等中药大师多次座谈会讨论,形成了初稿;后经江西省中药炮制进修班和江西药科学校中药专业多班次的教学、生产实践,反复多次修改。其中曾发昌、余寿祥等参加了教学生产实践,亲自示教,传承经验。该书介绍了樟树药帮切制工艺的精美技巧——“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枳壳凤眼片,槟榔切108片”等,以及许多传统特色炮制品的加工,如自附片(熟附片、四川称为“临江片”)、童便制马钱子、制胆南星、七制香附、熬血驴膏、霞天胶、豆腐制藤黄等,反映了樟树药帮炮制工艺的高超水平。
本书编写的主要分工如下:谌瑞林负责樟树药帮中药炮制方法、樟树药帮中药饮片的干燥与储存、樟树药帮中药药斗斗谱、根和根茎类的编写,并拍摄部分照片,同时负责全书的统稿、定稿、总校;吴蜀瑶负责果实和种子类和全书的统稿,拍摄大部分照片;吴志瑰负责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树脂类、目录、索引的编写;李洋负责全草类、动物类的编写;谢斌负责菌藻类、矿物类、其他类的编写,并拍摄照片;黄文鸿负责樟树药业发展简史的编写。曹智勇负责全书的结构设计、文字润色校对,并对樟树中药炮制特色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传承、发掘、调研过程中,范崔生教授对樟树药帮传统炮制核心技术作了系统深入的传授,并对全书进行了细致的审定。樟树市药检所原所长黄鸿文,樟树药帮著名中药炮制大师丁社如,建昌药帮著名中药炮制大师、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刘香保,江西江中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樟树药帮老师傅曹钟明、夏发钟、彭文光、易勤等,对精品饮片的发掘和制作提供了热情的帮助。虽然曾发昌、余寿祥大师傅都谢世了,他们留下的经典工艺制品将永远流传后人,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这些中药大师无私的奉献,我们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