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腧穴学概论
1.1 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1.2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3 腧穴的分类
1.3.1 经穴
1.3.2 奇穴
1.3.3 阿是穴
1.4 腧穴的命名
1.4.1 自然类
1.4.2 物象类
1.4.3 人体类
1.5 腧穴的定位方法
1.5.1 骨度分寸法
1.5.2 体表标志法
1.5.3 手指比量法
1.5.4 简便取穴法
1.6 特定穴
1.6.1 五腧穴
1.6.2 原火
1.6.3 络穴
1.6.4 郄穴
1.6.5 背俞穴
1.6.6 募穴
1.6.7 八会穴
1.6.8 八脉交会穴
1.6.9 下合穴
1.6.10 交会穴
1.7 腧穴的作用
1.7.1 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1.7.2 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1.8 腧穴的主治规律
1.8.1 分经主治规律
1.8.2 分部主治规律
2 腧穴学各论
2.1 手太阴肺经经穴
2.1.1 中府
2.1.2 云门
2.1.3 天府
2.1.4 侠白
2.1.5 尺泽
2.1.6 孔最
2.1.7 列缺
2.1.8 经渠
2.1.9 太渊
2.1.10 鱼际
2.1.11少商
本经小结
2.2 手阳明大肠经经火
2.2.1 商阳
2.2.2 二间
2.2.1 三间
2.2.4 合谷
2.2.5 阳溪
2.2.6 偏历”
2.2.7 温溜
2.2.8 下廉
2.2.9 上廉
2.2.10 手三里
2.2.11 曲池
2.2.12肘髎
2.2.13 手五里
2.2.14 臂臑
2.2.15 肩髃
2.2.1 6 巨骨
2.2.17 天鼎
2.2.18 扶突
2.2.19 禾髎
2.2.20 迎香
本经小结
2.3 足阳明胃经经穴
2.3.1 承泣
2.3.2 四白
2.3.3 巨髎
2.3.4 地仓
2.3.5 大迎
2.3.6 颊车
2.3.7 下关
2.3.8 头维
2.3.9 人迎
2.3.10 水突
2.3.11 气舍
2.3.12 缺盆
2.3.13 气户
2.3.14 库房
2.3.15 屋翳
2.3.16 膺窗
2.3.17 乳中
2.3.18 乳根
2.3.19 不容
2.3.20 承满
2.3.21 梁门
2.3.22 关门
2.3.23 太乙
2.3.24 滑肉门
2.3.25 天枢
2.3.26 外陵
2.3.27 大巨
2.3.28 水道
2.3.29 归来
2.3.30 气冲
2.3.31 髀关
2.3.32 伏兔
2.3.33 阴市
2.3.34 粱丘
2.3.35 犊鼻
2.3.36 足三里
2.3.37 上巨虚
2.8.38 条口
2.3.39 下巨虚
2.3.40 丰隆
2.3.41 解溪
2.3.42 冲阳
2.3.43 陷谷
2.3.44 内庭
2.3.45 厉兑
本经小结
2.4 足太阴脾经经穴
2.4.1 隐白
2.4.2 大都
2.4.3 太白
2.4.4 公孙
2.4.5 商丘
2.4.6 王阴交
2.4.7 漏谷
2.4.8 地机
2.4.9 阴陵泉
2.4.1O 血海
2.4.11 簸门
2.4.12 冲门
2.4.13 府舍
2.4.14 腹结
2.4.15 大横
2.4.16 腹哀
2.4.17 食窦
2.4.18 天溪
2.4.19 胸乡
2.4.20 周荣
2.4.21 大包
本经小结
2.5 手少阴心经经穴
2.5.1 极泉
2.5.2 青灵
2.5.3 少海
2.5.4 灵道
2.5.5 通里
2.5.6 阴郄
2.5.7 神门
2.5.8 少府
2.5.9 少冲
本经小结
2.6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2.6.1 少泽
2.6.2 前谷
2.6.3 后溪
2.6.4 腕骨
2.6.6 阳谷
2.6.6 养老
2.6.7 支正
2.6.8 小海
2.6.9 肩贞
2.6.10 臑俞
2.6.11 天宗
2.6.12 秉风
2.6.13 曲垣
2.6.14 肩外俞
2.6.15 扁中俞
2.6.16 天窗
2.6.17 天容
2.6.18 颧髎
2.6.19 听宫
本经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