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甘至纯--甘草新论

...

  • ISBN:978-7-5478-2805-2/R.989
  • 作者:杨柏灿 主编
  • 定价:¥48.00 元
  • 出版时间:2015-12-01
  • 版次:01
  • 印次:01
  • 装帧:
  • 纸张:
  • 开本:16
  • 字数:
  • 页数:
    甘草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中药。此药首载于《神农 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陶弘景言“此草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并将其尊为“国老”。素有 “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皆因甘草乃至甘至纯之品,功效多样,应用广泛,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认同。杨柏灿主编的《至甘至纯:甘草新论》通过 查阅大量的有关甘草的古今文献,详尽介绍了甘草的历史沿革、文化属性、古今应用规律与影响因素,并对甘草的功效及应用禁忌进行了深度发微,同时概述了甘草的现代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本书着重于甘草的古今应用,资料翔实,视角独特,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其是中药学方向的临床医师、教师、科研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学生参阅。
第一章 甘草沿革 第一节 甘草的本草沿革 一、甘草实名考证 二、甘草产地变迁 三、甘草品种考证 四、甘草炮制方法 五、甘草的性能 第二节 甘草的功效运用沿革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五代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六、近现代 第二章 甘草的文化属牲 第一节 甘草的药名文化 一、“甘”与甘草 二、“国老”与甘草 三、文学作品与甘草 第二节 甘草的哲学思想 一、正名与甘草药名 二、阴阳学说与甘草 三、五行学说与甘草 四、中和之道与甘草 第三节 甘草的饮食文化 一、维生文化与甘草 二、养生文化与甘草 三、区域饮食文化与甘草 第三章 甘草功效发微(一) 第一节 补益 一、补心 二、补肺 三、补脾 四、补肝 五、补肾 六、助阳化阴 第二节 解毒 一、解热毒 二、解食毒 三、解药毒 四、解胎毒 五、解蛇毒和蛊毒 六、解癌毒 第三节 止咳 一、祛痰止咳 二、利咽止咳 三、清肺止咳 四、补肺止咳 五、散寒止咳 第四节 缓急 一、缓急止痛 二、缓急舒筋 三、缓急安神 四、缓急解热 第五节 调和 第四章 甘草功效发微(二) 第一节 甘草调和的含义 一、调和的含义 二、甘草“调和”的名称 三、甘草调和的实质 第二节 甘草对药物性能的调和 一、调和药性 二、调和药味 三、调和升降浮沉 四、调和归经 五、调和润燥 第三节 甘草对药物功效的调和 一、增效 二、缓效 第四节 甘草调和的影响因素 一、甘草的性能与调和 二、甘草的功用与调和 三、甘草的应用与调和 四、甘草的生物特性、产地与调和 第五章 甘草古今应用规律 第一节 甘草剂的分布规律 一、历代甘草剂的比例 二、甘草剂的分布规律 第二节 剂型规律 一、剂型与朝代的关系 二、剂型规律探讨 第三节 炮制规律 一、炮制与朝代的关系 二、炮制规律的探讨 第四节 用量规律 一、用量与朝代的关系 二、用量规律的探讨 第五节 配伍规律 一、配伍与朝代的关系 二、配伍规律的探讨 第六节 病证规律 一、病证分布与朝代的关系 二、病证规律的探讨 第六章 甘草应用禁忌 第一节 甘草的病证禁忌 一、中满忌甘草 二、呕家酒家忌甘草 三、痰饮水湿忌甘草 四、下焦病证慎甘草 第二节 甘草的配伍禁忌 一、十八反之反甘草 二、海藻反甘草 三、大戟反甘草 四、甘遂反甘草 五、芫花反甘草 六、结语 第三节 甘草制剂的使用禁忌 一、临床常用的甘草制剂 二、单用甘草制剂禁忌 三、甘草制剂联用西药禁忌 四、合理使用甘草制剂的建议 五、结语 第七章 甘草的现代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甘草的主要成分研究 一、三萜皂苷类 二、黄酮类 三、其他 第二节 甘草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 一、抗病毒 二、抗菌 三、抗炎 四、消化系统的作用 五、免疫调节的作用 六、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七、抗肿瘤、抗突变 八、祛痰止咳平喘 九、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十、解毒 第三节 甘草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谢和排泄 第四节 甘草的安全性研究 一、急性毒性 二、慢性毒性 第八章 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 第一节 甘草汤剂及其提取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一、甘草汤剂的临床应用 二、甘草提取物制剂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甘草复方的临床应用 一、炙甘草汤 二、芍药甘草汤 三、甘草泻心汤 四、甘麦大枣汤 五、大黄甘草汤 六、甘草附子汤 七、甘草干姜汤 八、桂枝甘草汤 九、桔梗汤 后记
0-6岁小儿养育手册(第三版)

著译者:于广军 主编
¥ 98 元购买

诸证提纲

著译者:陈红专 张怀琼 主编
¥ 2028 元购买

老而不弱:老年衰弱的预防与照护

著译者:杨亚娟 王晓航 陈瑶
¥ 98 元购买

计算机视觉:从感知到重建

著译者:高盛华 厉征鑫 著
¥ 149 元购买